-
【玉门市招商】玉门市打造枸杞产业新高地 全链条提质增效赋能乡村振兴
玉门市通过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,推动枸杞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精深加工转型。当地依托农产品下游畅通工程,构建生产、管理、经营三大体系,培育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发展,形成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一体化格局,使枸杞产业成为促农增收的"红色引擎"。 一、规模化种植夯实产业基础 玉门市充分发挥光照充足、昼夜温差大的自然优势,将枸杞种植面积从最初的零星试点扩展至覆盖多个乡镇的连片基地。通过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,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,实现亩均产量提升。农户采用"企业+合作社+农户"模式,与加工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,确保种植效益稳定。 二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当地重点企业引进国内领先的鲜果加工生产线,运用低温破碎、分子分离等技术开发枸杞原浆、冻干粉等系列产品。配套建设的自动化色选分级系统可将枸杞干果精准分为多个等级,满足不同市场需求。多家企业取得有机认证和出口资质,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。 三、双渠道营销拓展市场空间 玉门市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,在电商平台开设特产馆的同时,与大型商超建立直供合作。通过参加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展会,打开沿海城市及海外市场。建立产品溯源系统,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质量管控,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。 四、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政府部门整合农业项目资金,对建设冷链仓储、购置加工设备给予补贴。联合科研院所开展品种改良和技术培训,年培训从业人员超千人次。完善物流基础设施,开通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,降低企业运营成本。金融机构创新推出"枸杞贷"等专项产品,解决产业链资金需求。 五、生态效益实现良性循环 枸杞种植有效抑制了土地沙化,花期形成的蜜源带动养蜂产业发展。加工环节产生的果渣通过生物技术转化为有机肥料,形成"种植-加工-废弃物利用"的循环经济模式。这种绿色发展路径既保护了祁连山生态屏障,又创造了经济价值。 玉门市通过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,正在将枸杞产业打造成为集生态农业、健康食品、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。未来将持续推进三产融合,使传统农产品焕发新生机,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能。
2025-07-24
-
玉门税务精准施策落实新政助推招商引资兴企
玉门市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,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全面推动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扎实落地,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来资本和企业落户。通过深化税务服务机制,玉门市有效助力企业复工复产,并为招商引资注入强劲动力,确保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。整体工作围绕落实国家“六稳六保”任务开展,突出政策精准性和可及性,促进本地企业成长与新项目引进相结合。 一、玉门市税务部门紧跟国家税费减免总体部署,结合实际需求制定本土化落实方案。在疫情防控期间,国家层面对中小微企业等群体出台了一系列减免增值税、所得税及延期缴纳社保费等政策,旨在减轻企业负担。玉门市迅速响应,成立专项工作组,统筹协调各部门资源,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基层。通过调研走访,深入企业梳理难点,动态调整服务策略,玉门市构建了以税收优惠为核心的支持体系。这不仅提升了企业生存能力,还增强了区域招商引资的吸引力,引导更多新设项目聚焦政策优势区域落地生根,从而稳定就业与产业链条。 二、大力推广“银税互动”普惠金融模式,解决企业融资难题。玉门市税务部门主动对接各大银行机构,推动建立税务信用与信贷准入的联动机制,鼓励企业依法纳税以提升信用等级。具体实施中,企业可通过在线平台一站式完成贷款申请、评估和发放,简化流程、降低门槛。玉门市税务部门还加强政策宣导,帮助企业规范涉税行为,使得诚信纳税成为获取“真金白银”融资的关键。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中的资金链压力,转化为实际生产力,同时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信用环境,吸引外部投资方通过透明金融体系进入玉门市场。整个推广工作依托真实数据与政策依据,确保服务合规、风险可控。 三、线上线下融合宣传模式全面覆盖,确保惠企政策精准触达缴税费人。玉门市税务部门创新服务载体,线上利用微信群和税企QQ群等“非接触式”工具,动态推送国家税费优惠内容,提供全天候咨询辅导。线下,通过常态入企走访和联络机制建设,直接下沉到工厂车间,现场解决涉税堵点和难点问题,例如发票管理、退税流程等易卡环节。这种双向联动不仅增强了政策的可感知性,还建立了长效反馈渠道,税务人员定期抽查回访,确保优惠政策应享尽享、应退尽退。宣传活动中突出招商引资导向,展示玉门市政策配套优势,吸引潜在投资者参与,整体提升企业信心和市场活力。 四、构建长效机制与成效评估机制,保障政策执行见效持续赋能经济。玉门市税务部门聚焦政策落实的闭环管理,设立专门台账跟踪每一笔减免落实,加强内部培训和外部监督,杜绝政策执行中的断点盲区。依托常态化回访和企业反馈,玉门市及时优化服务流程,确保减税降费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实际动能。同时,将税收优惠与招商引资战略紧密结合,通过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,吸引高附加值产业项目入驻,促进就业扩容与经济结构优化。长期来看,玉门市的这一套务实举措为区域发展注入稳定力量,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方向,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健成长和新投资方快速融入。
2025-07-24
-
瓜州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招商引资激活县域发展新动能
瓜州县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,总投资超40亿元的二十余个重点项目正式启动建设,涵盖新能源、硅材料加工、精细化工及煤化工等多个领域。此次集中开工是瓜州县深化招商引资、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举措,将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 (一)多元产业布局构建发展新格局 集中开工的项目聚焦瓜州县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,形成多领域协同推进的发展态势。新能源领域项目依托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,进一步扩大清洁能源装机规模,推动风光电与储能产业融合发展;硅材料加工项目瞄准高端化、精细化方向,延伸产业链条,提升产品附加值;精细化工及煤化工项目则立足柳沟煤化工产业园的集聚优势,通过技术升级促进传统产业转型,打造循环经济体系。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将完善路网、供排水、环保处理等配套设施,增强产业承载能力;农业产业项目聚焦特色农产品深加工,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;城建项目则围绕民生需求,改善城乡人居环境。各领域项目相互支撑、联动发展,助力瓜州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 (二)政策服务保障提升项目推进效能 瓜州县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项目建设的重要抓手,建立健全项目服务机制。在土地保障方面,通过科学规划产业用地,简化审批流程,确保项目用地需求及时落实;税收政策上,落实国家及省级惠企政策,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税收减免和奖补;环保服务中,提前介入项目环评指导,帮助企业采用先进环保技术,实现绿色发展。同时,推行“项目管家”制度,从项目立项、审批到建设、投产提供全周期跟踪服务,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用工、用料、融资等问题。政府部门与企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,通过现场办公、专题协调会等方式破解难题,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。 (三)项目引领发展积蓄县域经济后劲 此次开工的重大项目具有投资规模较大、产业关联度高、带动作用强的特点。项目建成投产后,将显著提升瓜州县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,推动硅材料、精细化工等产业形成集群效应,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。农业产业项目将带动农产品标准化种植、品牌化建设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;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后,将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,形成“以项目带产业、以产业促发展”的良性循环。这些项目的实施,不仅为瓜州县经济增长提供直接动力,还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,提升公共服务水平,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 瓜州县以此次项目集中开工为契机,持续深化招商引资,强化要素保障,加快项目建设进度,确保项目早建成、早投产、早见效。通过一批批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,不断激发县域发展活力,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。
2025-07-19
-
【酒泉招商】甘肃与东盟深化经贸合作 共谋发展新机遇
第二十五届兰洽会期间,中国(甘肃)-东盟贸易投资推介会成功举办,聚焦区域经济合作与招商引资。会议吸引了东盟国家驻华使节、甘肃省多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及企业代表参与,旨在深化甘肃与东盟的经贸往来,挖掘合作潜力。商务部及东盟多国代表解读了自贸区政策与投资机遇,为双方企业搭建了务实合作平台。 一、会议背景与战略意义 中国与东盟自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,双边贸易规模持续扩大,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。甘肃作为“一带一路”重要节点省份,近年来积极拓展与东盟的经贸合作。此次推介会是兰洽会框架下的专项活动,体现了甘肃融入国际产业链的决心,也为东盟国家对接中国西部市场提供了窗口。 二、甘肃与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甘肃与东盟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趋势,前五个月进出口额同比增长超50%,涵盖农产品、机电产品、新能源装备等领域。甘肃企业在东盟累计投资达数亿美元,涉及基础设施建设、农业开发等项目。兰州、天水等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政策创新,吸引了部分东盟企业落户,形成产业互补。 三、自贸区政策与投资机遇解读 商务部代表详细介绍了中国-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政策,强调关税减免、服务贸易开放等利好。泰国、老挝等国驻华使节重点推介了本国产业园区优惠政策,如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的税收激励,越南加工制造业的劳动力优势等。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分享了数字经济、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空间。 四、甘肃重点区域推介与项目对接 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展示了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,提出共建跨境产业链的设想。酒泉、张掖等市结合新能源优势,寻求与东盟在光伏、风电领域的合作。金昌市推介了有色金属深加工项目,契合东盟工业化需求。多国使节表示将组织企业回访甘肃,推动具体项目落地。 五、未来合作方向与机制建设 会议达成多项共识:一是建立甘肃-东盟企业常态化对接机制,依托兰洽会等平台定期举办专题活动;二是探索中欧班列与东盟物流网络的衔接,降低跨境运输成本;三是加强农业技术、职业培训等民生领域合作。相关方同意尽快制定重点合作清单,由商务部门牵头跟踪落实。 此次推介会为甘肃与东盟合作注入了新动能,双方将以RCEP实施为契机,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,扩大双向投资,共同构建更具韧性的区域供应链体系。
2025-07-18
-
【敦煌市招商】敦煌市高效完成基本单位名录库动态维护工作
敦煌市通过强化部门协作、精准排查和数据审核,顺利完成下半年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,为全市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撑。此次维护工作全面摸清了市场主体变动情况,进一步夯实了统计基础,为政府决策和各项调查提供了数据保障。 一、多部门联动夯实数据基础 敦煌市统计局严格依照《全国基本单位名录更新制度》,整合税务、民政、编办及市场监管四部门提供的单位变更信息,通过系统化排重补漏,形成动态维护数据库。部门间建立信息实时共享机制,确保新增、变更及注销单位名录的完整性和时效性,从源头上提升数据质量。 二、分层推进确保全覆盖核查 针对名录库维护时间紧、任务重的特点,敦煌市采取“市级统筹+乡镇落实”两级联动模式。组织基层统计人员对484家新增单位开展“地毯式”实地核查,重点排查经营地与注册地不符的异常单位,并通过多渠道核实失联企业信息。对615家变更单位进行逐项比对修正,同步规范201家注销单位的退库流程,实现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。 三、严把数据质量关实现零差错 敦煌市统计局建立“初审+复核”双审机制,对乡镇上报数据开展逻辑性、匹配性和完整性校验。通过名录库处理程序自动检测异常指标,人工复核关键字段,确保6160家入库单位信息准确无误。维护后数据显示,全市法人单位占比达87.7%,产业结构分布更趋清晰。 四、成果应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更新后的名录库客观反映了敦煌市市场主体活跃度,为经济形势分析提供数据支撑。其中第三产业单位占比提升明显,与当地文旅产业发展趋势相符。该成果已应用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筹备、GDP核算等重点工作,并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提供精准的企业分布和行业结构参考。 此次维护工作显著提升了敦煌市统计服务的精准性,下一步将持续完善部门信息共享长效机制,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维护效率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统计保障。
2025-07-18
-
【敦煌市招商】敦煌多维聚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
敦煌市持续聚焦发展第一要务,通过多措并举优化产业结构,强化招商引资与基础夯实,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坚持紧扣“三新一高”要求,文旅、工业物流和特色农业三大领域协同发力,以创新举措吸引投资,巩固发展成果。 一、文旅产业实现提质增效新突破。敦煌市深入推动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,加快支撑性项目进程,包括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基础设施提升、悬泉置遗址保护开发和玉门关遗址展示利用。东驿敦煌艺术城建成运营后,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;碧玥山居精品民宿及敦煌盛典游客服务中心项目主体完工,提升游客接待能力。通过举办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、首届知识“一带一路”论坛、国际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等展会赛事,敦煌市成功服务了多项主场会议,增强国际影响力。全面推进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综合整治,确保旅游环境平稳高效,带动消费升级与产业融合。 二、工业物流产业迈入提档升级新阶段。敦煌市抢抓“双碳”战略机遇,加速新能源项目建设,如国电龙源和新疆特变项目布局,推动光伏并网发电和多能互补新能源综合基地发展,该项目纳入省级合作协议框架。甘肃(敦煌)国际空港经济区取得实质进展,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动工建设,促进区域物流枢纽功能强化。持续推进钒资源和石材资源整合利用,优化资源配置与加工链条,增强产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。 三、特色农业迎来提速发展新征程。敦煌市大力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倍增计划,构建“3+5+1”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推动林果种植面积稳定发展,畜禽饲养量逐步增长,提升农业产出效率。通过争取衔接补助资金支持,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,重点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如万头牛场和三泽肉牛基地,为产业现代化注入动能。农业技术创新与资金投入夯实基础,确保农业增长链式发展。 敦煌市综合施策,以文旅为引领、工业物流为支撑、特色农业为补充,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。各项工作协同互促,确保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全面见效。
2025-07-18
-
【敦煌市招商】敦煌市多业并举强根基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
敦煌市紧扣“三新一高”发展要求,以招商引资为抓手,统筹推进文旅融合、工业升级、农业增效三大领域,通过重大项目牵引、产业体系优化、资源整合利用,全面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。 一、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激发经济新活力 敦煌市依托世界文化遗产优势,系统推进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完成智慧化改造,悬泉置遗址保护开发项目进入考古发掘阶段,玉门关遗址展示利用工程获国家文物局专项支持。东驿敦煌艺术城作为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投入运营,碧玥山居民宿、敦煌盛典服务中心等配套项目相继竣工。通过举办国际商学院戈壁挑战赛、“一带一路”高端论坛等品牌活动,叠加“一会一节”等国家级展会效应,全年接待游客量稳步回升,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显著。 二、新能源与物流产业构建绿色发展格局 抢抓“双碳”战略机遇,敦煌市加速推进多能互补新能源基地建设,国电龙源光伏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,酒湖89兆瓦光伏项目纳入省级重点工程。甘肃(敦煌)国际空港经济区完成道路管网等基建工程,特变电工等企业入驻协议正式签署。在资源集约利用方面,启动钒矿整合开发方案编制,花岗岩荒料利用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。 三、现代农业体系加速形成乡村振兴动能 实施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,建成高标准农田3.2万亩,特色林果种植规模突破11万亩。万头牛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,三泽肉牛养殖基地引进良种牛2000头,畜禽养殖总量达125万头(只)。投入衔接资金1.1亿元用于冷链物流、精深加工等产业链项目,李广杏、紫胭桃等地理标志产品实现电商平台全覆盖。 四、综合施策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百日攻坚行动,查处违规经营商户47家。建立重点项目“一事一议”机制,协调解决新能源企业用地审批问题12项。举办政银企对接会,为特色农业经营主体授信2.3亿元。敦煌市通过政策集成、服务提质、监管强化,形成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良性循环,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
2025-07-18
-
【阿克塞县招商】社保红利赋能企业提质 阿克塞引资增效新路径
阿克塞县精准落实社保惠企政策,通过阶段性减免、稳岗返还和就业补贴组合拳,显著减轻市场主体负担。这些措施优化了营商环境,成为招商引资的关键筹码,助力企业克服特殊时期经营压力,实现复工复产与产能提升的良性循环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。 一、政策精准滴灌纾困解难 针对参保企业差异化需求,当地建立动态划型机制,对大型企业实施养老、失业、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半征收;对中小微企业实行全额免征。建立应急审批通道,将稳岗返还审批时限压缩50%,通过"免申即享"模式向符合条件的企业主动拨付资金,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。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同步拓宽,将参保不足1年的失业劳动者等群体纳入保障网。 二、服务能级提升畅通落地 打造"网上办+掌上办"智慧服务体系,依托省级社保信息平台实现减免政策自动标识、缴费数据实时核验。组建惠企服务专班开展"政策找人"行动,实地走访重点企业87户次,编制《援企纾困政策指南》精准推送。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联合受理窗口,实现养老、失业、工伤三险业务"一窗通办",企业申报材料精简60%以上。 三、惠企实效激发市场活力 通过社保减负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用工成本,县域制造业企业平均人力成本下降12%。稳岗补贴全面覆盖县属重点企业和中小微实体,稳定就业岗位超1800个,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率逆势提升4.2个百分点。纾困政策释放的流动资金有力助推技术改造,重点民爆企业新建智能化生产线2条,产能效率提升30%。 四、长效机制巩固发展根基 构建社保惠企政策评估机制,建立减免政策效应动态监测数据库。深化"降返补"三位一体政策包,将阶段性政策转化为长效助企机制,2021年延续实施工伤保险费率下浮50%政策。探索"社保信用+"应用场景,为政策受惠企业提供信贷绿色通道,累计授信额度突破1.2亿元。通过社保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同发力,市场主体新增注册量同比增长23%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酒泉市前列。 阿克塞县持续升级社保政策供给,形成"减负-稳岗-促产"的政策闭环。通过制度创新将惠企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,为资源型县域转型升级探索出新路径,彰显社会保障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。
2025-07-17
-
【肃北县招商】肃北县深化银企对接 动产抵押登记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
2024年以来,肃北县聚焦优化营商环境、促进招商引资,通过深化银企对接机制、创新动产抵押登记服务,主动对接有融资需求的企业,及时掌握生产经营和资金运转状况,积极向金融部门推荐信用良好中小企业,成功帮助企业融资1.4亿元,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金融动力。 一、构建联动服务机制,夯实银企对接基础。肃北县2024年建立由市场监管、金融、工信等部门组成的联动工作小组,形成“企业需求收集—信用评估—银行推荐—跟踪服务”的全流程工作链条。工作小组定期深入工业园区、产业聚集区,走访中小企业,通过座谈交流、实地查看等方式,详细了解企业生产规模、订单情况、资金缺口等信息,建立“企业融资需求台账”,实行动态管理。同时,联合金融机构制定《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引》,从企业纳税记录、合同履约、信贷还款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,对台账内企业进行信用等级划分,优先向银行推荐A级信用企业,确保银企对接精准度。 二、创新动产抵押登记模式,激活企业融资潜力。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“轻资产、缺抵押”融资难题,肃北县2024年重点推广动产抵押登记融资模式,将企业生产设备、原材料、半成品、产品等动产纳入可抵押范围。市场监管部门优化登记流程,推行“线上申请、即时审核、当场办结”服务,企业通过全国市场监管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系统提交材料后,工作人员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,缩短办理时限60%以上。此外,组建“动产抵押服务专班”,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、材料指导、流程代办等“一对一”服务,帮助企业梳理可抵押动产资源,明确抵押登记范围和价值评估标准,确保企业合法权益得到保障。 三、深化银企精准对接,促进产业协同发展。肃北县2024年通过组织银企对接会、融资洽谈会等活动,搭建银行与企业直接沟通平台,推动金融机构根据企业需求定制融资方案。针对当地矿产品加工、新能源、特色农牧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,引导银行开发“设备抵押贷”“原材料周转贷”等专项产品,降低贷款利率,延长还款期限。例如,某矿产品加工企业通过生产设备抵押登记,获得银行贷款3000余万元,用于扩大生产线和技术改造,预计年产能提升40%。截至目前,通过动产抵押登记融资的企业中,80%以上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、技术升级和原材料采购,有效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。 四、完善长效保障体系,持续优化金融环境。肃北县将银企对接和动产抵押登记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,2024年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若干措施》,明确对开展动产抵押登记的企业给予登记费用减免、融资贴息等政策支持。建立“融资服务跟踪回访”机制,对获得融资的企业每季度走访一次,了解资金使用效益和生产经营变化,协调解决企业后续发展中的资金需求。同时,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,将动产抵押登记履约情况纳入企业信用档案,对守信企业在项目申报、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,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,营造“诚信经营、守信受益”的良好氛围,为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。
2025-07-17
-
阿克塞县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激发县域经济新活力
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,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,通过创新工作机制、优化营商环境、强化项目落地等系列举措,有效激活了县域经济发展动能。当地通过实施精准招商、产业链招商等模式,成功引进多个重点项目,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。 一、构建高效工作机制强化招商保障 阿克塞县建立"县级领导包抓+责任部门包挂"双包责任制,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。成立10个专项招商攻坚小组,围绕新能源、文化旅游、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开展靶向招商。创新实施"日报告、周总结"工作制度,建立从项目对接、签约到落地的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,确保招商引资工作高效推进。通过制定《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"精准纾困"行动方案》,累计为20个重点项目解决用地审批、基础配套等关键问题。 二、创新招商模式提升项目质量 当地采取"线上线下相结合"的招商策略,通过驻点招商、以商招商、产业链招商等多种方式拓宽渠道。重点对接矿产资源开发、新能源装备制造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企业,成功促成8个意向项目签约,其中6个项目实现正式落地。特别注重招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优质项目,推动20余个重点项目纳入省级以上发展规划,为县域经济发展储备了优质项目资源。 三、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 阿克塞县建立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协调机制,在土地供应、审批服务、政策配套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。实行"一项一策"精准服务,对44个入库项目进行动态管理。设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,压缩办理时限,推动40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复工,项目开工率达到60%以上。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措施,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投资信心。 四、突出产业特色培育增长动能 立足当地资源优势,重点发展新能源、文化旅游、特色农牧等主导产业。在工业领域引进矿产资源深加工项目,延长产业链条;在农业领域培育特色畜产品加工业;在文旅产业推进民族特色旅游开发。通过产业招商带动,当地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稳步增长,多个领域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,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五、完善考核机制确保工作实效 建立招商引资考核评价体系,将项目落地率、资金到位率等作为重要指标。定期开展项目督查,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。通过强化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,确保招商项目真落地、投资真到位、效益真显现。在严格的工作机制保障下,当地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,到位资金规模实现大幅增长,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2025-07-17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